一、主體結構組成
1.基礎
多采用沉箱式混凝土基礎或樁基,根據煙囪高度、土壤條件選擇淺基礎(擴大基底面積)或深基礎(樁基),確保承載數萬噸荷載。地基處理需通過地質勘察,優化埋深與基底面積,防止沉降不均。
2.筒身
鋼筋混凝土:抗壓強度高(C30-C50混凝土),適用于中高煙囪(≥80米),需控制收縮變形。
鋼板焊接:強度與穩定性優異,適用于火電廠等大型煙氣排放場景。
耐火磚砌體:耐高溫性強(≥1000℃),但抗拉性能較弱,需配合加固措施。
結構設計:筒身內設隔熱層(如硅酸鋁纖維)、防腐內襯(如玻璃鱗片涂料),減少熱應力與腐蝕風險。
3.外殼與附屬結構
外殼采用混凝土或鋼結構,需抵抗風壓及背風面渦流動力作用,厚度按抗風荷載計算確定。
防雨帽:頂部設置不銹鋼或鋁合金防雨帽,防止雨水倒灌,設計需兼顧防風壓與排水功能。
煙道:優化布局降低煙氣阻力,內壁采用陶瓷耐磨層(厚度≥15mm)減少積灰。
二、裝飾裝修技術
1.材料選擇
外壁涂料:耐候性氟碳漆(耐溫-50℃~150℃),色彩穩定性強,抗紫外線老化。水泥基裝飾涂料(添加石英砂),適用于粗糙表面,兼具防腐蝕與低成本優勢。
藝術化處理:采用LED燈帶或防水射燈實現夜間亮化,圖案設計融入企業Logo或地域文化元素。旋梯與抱箍使用彩色涂層鋼板(如啞光黑、仿古銅),提升視覺層次感。
2.施工工藝
表面處理:高壓水槍(壓力≥30MPa)清洗舊涂層與污垢,裂縫采用環氧砂漿填補。
涂層施工:底漆(環氧富鋅,厚度50μm)→中間漆(云鐵漆,80μm)→面漆(氟碳漆,100μm),總厚度≥230μm。圖案繪制采用模板噴涂或手工彩繪,罩光劑封層增強耐久性。
亮化工程:煙囪頂部安裝RGBW燈帶(IP67防護等級),平臺區域布設防水投光燈,控制系統支持遠程調光。
3.質量控制
涂層附著力測試(拉拔法≥3MPa),厚度偏差≤±10%。
亮化設備需通過72小時連續運行測試,確保無頻閃、散熱正常。
三、安全與環保措施
1.高空作業采用雙鉤安全帶+Φ18mm鋼絲繩生命線,設置雙層防墜網(網孔≤5cm)。
2.廢棄涂料桶分類回收,粉塵濃度控制≤80μg/m3(霧炮車抑塵)。
3.通過上述設計與施工方案,煙囪主體結構壽命可達50年以上,裝飾層維護周期延長至8-10年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